扶贫干部张启超专访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,扶贫工作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”这是他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,就是学院扶贫干部张启超。
2017年7月,张启超同志积极响应学院号召,奔赴脱贫第一线,奉献自我、燃烧青春。两年驻村时光如白驹过隙,在渑池县天池镇石泉村的800多个日日夜夜里,他从不叫苦叫累,只管埋头干事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张启超第一时间取消休假,收拾行装,返回扶贫村,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。作为驻村扶贫干部,他又多了一项工作:防疫宣传和抗疫行动。
返回驻村20天以来,他走遍了石泉村的每一个角落,与其他驻村干部、村两委同志进村入户宣传,开展疫情捐款活动,在各个检查点值守排查,对过往车辆、行人进行24小时检查。从疫情爆发至今,他没有休息一天,没有请一天假。
近几天,随着全面复工复产,他的身影又出现在田间地头,积极协调全村备耕复耕工作。
石泉村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,全村以辣椒、红薯、花生等种植为主,属于典型的农业村。下辖5个自然村,15个村民小组,647户2566人,贫困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5户617人,贫困人口之多,工作任务之大可想而知。
经过张启超等驻村干部几年的帮扶,现在的石泉村各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。建成100平方米村标准卫生室,并配有一名合格村医;石泉至笃忠的村干道已硬化,客运班车穿梭不停;投资84.2万,2.16公里的断头路已修建完毕,村民走泥路成为历史;建成3个深水井水站工程,为全村提供达到国家安全饮水标准的自来水。目前石泉村仅剩15户22人未脱贫,贫困发生率直降为0.85%,于2019年11月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。
基础条件改善了,张启超又同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宣传“双椒一药”,鼓励群众种植辣椒、花椒、中草药等。在石泉村百亩片新品种辣椒种植中,张启超与群众一起劳作,育苗、栽苗、抗旱浇水,辣椒种植累计取得收益33万元。村里还建起了温室蔬菜大棚,带动一百多人在此务工,每人每年增收一万多元;投资98.9万元建成仓储200吨的冷库,用来解决石泉村的花椒、辣椒、红薯、中药材等作物储存问题;建成200KW光伏并在2018年7月并网发电,目前已取得分红11.5万元;从2017年到2019年贫困户到户增收累计验收发放133万元,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他视群众为亲人,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经常挨家挨户深入贫困群众家中拉家常、摸排情况、了解困难、查找致贫原因,加班熬夜仔细梳理贫困户资料,查找学习脱贫成功案例,从根本上入手解决贫困问题。他东奔西走,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,不厌其烦地跑村入户讲解扶贫政策,攻克了一个个扶贫难题。为了解决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办事难问题,他多次自己开车帮助贫困户办理各种手续。为了帮助残疾贫困户江书军办理残疾证迁移,张启超二话不说义不容辞揽下了这个“麻烦事”。由于江书军原为义马户口,将户口迁回老家石泉后,义马办理的残疾证在渑池无法享受生活补助,需要将残疾证迁回渑池。他带上江书军的各类证件证明,在义马渑池间来回奔走多次,最终将事情顺利办成。张启超同志的真情付出赢得了贫困户的称赞。
天有不测风云,在2019年体检中张启超被查出支气管肿瘤,考虑到国家扶贫验收检查,尤其是石泉村作为今年贫困退出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,张启超在做完手术出院一个星期就不顾手术伤口疼痛,投入到迎接国家扶贫检查的紧张战斗中。
疾风知劲草,烈火见真金。每当有人问扶贫累不累时,张启超总是哈哈一笑说:“累是肯定累,但是看到石泉村大变样,看到农民收入提高,心里感觉真高兴,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。”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。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张启超同志这样的扶贫“干将”默默无闻的付出,兢兢业业的苦干,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