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同学们,因为新冠肺炎疫情,大家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假。在立夏之初,终于迎来了返校复学。疫情尚未结束,在返校之前、返校途中、进入校园后,个人防护以及和他人接触都不能掉以轻心,还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,并自觉遵守学院各项防控管理规定,以确保健康安全。
一、返校前
1 身体健康再返校
如有发热、乏力、干咳等可疑症状,应报告学院或由监护人报告学院,及时就医,待痊愈后再返校。对于来自疫区或疫区接触史的师生,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,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 14 天,无症状再返校。
2加强宣传引导
学习疫情防控知识,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,做好个人防护,减少疫情期间外出,规范佩戴口罩,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不参加聚会,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,例如公共浴池、温泉、影院、网吧、KTV、商场、车站、机场、码头、展览馆等。
3学习正确佩戴口罩,注意定期更换、处理
外出前往公共场所、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应全程佩戴口罩,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 4 小时等情况,应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。摘除口罩后,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,时间为 15-30 秒;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,时间大约为 20 秒。
4注意手卫生
养成勤洗手的习惯,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,勿用手接触口、鼻、眼等部位。当咳嗽或打喷嚏时,应用纸巾遮挡口和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,并尽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 20 秒。
5吃熟食,拒绝接触野生动物
不要光顾路边无证摊点,防止暴饮暴食,注意食品保质期。可使用消毒湿巾对就餐的小桌板等进行擦拭消毒。不要接触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。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(禽类、海产品、野生动物等)的市场。
6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、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
二、返校时
1关于乘车
学生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有条件的可乘坐私家车返校。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应全程佩戴口罩。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。
2做好健康监测
返校途中做好健康监测,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旅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,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、居住史,以及发病后接触人群情况,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。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,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。
3注意途中健康安全
返校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,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。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,及时报告乘务人员。
三、入校后
1上好开学第一课
学院在开学后及时对所有在校生上一堂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讲课,重点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。同时,在校区显著位置设置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栏,提升学生和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意识。
2勤测体温
出入口处、图书室、教室、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,均需测量体温。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,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避免接触其他人员。师生近距离接触时,要正确佩戴口罩,做好手卫生,尽量缩小活动范围。
3做好日常记录
学院每天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,每日两次测量体温,做好缺勤、早退、请假记录,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,应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,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。
4戴口罩,勤洗手
学生在教学、办公区域内应佩戴口罩,并保持一定距离,避免近距离接触。乘坐电梯时全程佩戴口罩,尽量保持距离,如乘坐时触摸过电梯部件(如按钮或扶手等),出电梯后尽快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。
5专人负责制
学院对学生宿舍实行专人负责制,保持学生公寓及公共区域清洁,定期消毒,同时做好记录。对学生宿舍出入口应安排人员查验学生信息,控制进出人流。住校学生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避免接触不相关人员。外出应规范佩戴口罩。
6勿用手接触口、鼻、眼等部位
接触水龙头、扶手、门把手、电梯按键、柜台、话筒等物品后,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,时间为 15-30 秒。师生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前后均需洗手,传递时应佩戴口罩。接待外来人员时,双方佩戴口罩,减少握手、拥抱等肢体接触,及时洗手。
7错峰就餐、分散就餐
学生就餐排队时应与他人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,排队时应佩戴口罩,进食前摘掉口罩并洗手。就餐时应使用食堂高温消毒后的餐具用品,或使用清洁消毒后的自备餐具。尽量错峰就餐、分散就餐,避免扎堆就餐、面对面就餐,减少人员交谈,餐后及时洗手。配餐时注意荤素搭配,合理营养。
8减少聚集
学院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,引导师生坚持体育锻炼,适量活动,增强体质。暂不组织社团的聚集性活动,必要的小型会议控制时间,定时开窗通风,全程佩戴口罩,开会人员间隔 1 米以上。会议结束后对场地、家具进行消毒。
9定时通风
保持教学、生活区域环境整洁,定时通风换气(每日通风3 次,每次 20-30 分钟,通风时注意保暖),对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、活动中心、食堂、礼堂、教师办公室、洗手间、电梯等公共活动区域,应加强通风、清洁、消毒,配备肥皂或洗手液、手消毒剂等。